响水县南河镇昌盛村在脱贫攻坚路上走出一条“支部强、产业旺、乡村兴”的富民新路,顺利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变。
“2019年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.19万元,99户低收入户全部顺利实现脱贫,全村人均纯收入16675元,位居全县前列。”2020年4月20日,南河镇昌盛村党员统一活动日现场,村书记陈兆华为大家带来一则好消息,“从今往后,咱们昌盛村再也不用带引号了。”一句感慨引来一片欢笑声。
多年来,南河镇昌盛村由于基础差、底子薄,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,村里村外流传着“假昌盛,真贫困”的顺口溜,深深地刺痛了全村人的心,同时,也揭示出昌盛村名不副实、贫穷落后的真实面貌。“我们村叫做昌盛村,可是由于没有摆脱贫困,在别人眼里‘昌盛’二字无疑是加了引号的。”老党员吴玉进的话语中包含着些许无奈。
2017年底,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,昌盛村全体党员一致认为,脱贫攻坚战中他们绝不能后退,更不能掉队,于是,在村书记陈兆华的带领下,村党总支班子立下“军令状”,承诺三年内带领全体村民实现脱贫致富,不漏一户,不落一人。
兑现承诺的路上,村党总支从一开始便树立起“实干就是党员带着干”的理念,主动把发展难题当作工作课题来抓,迎难而上、担当作为,逐渐走出了一条“支部强、产业旺、乡村兴”的富民新路。
在谋划发展思路上,村党总支始终围绕土地做文章,在高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上动脑筋、下功夫,充分借助省道贯穿全境和紧邻沈海高速的区位优势,全面搭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“快车”。
说干就干,最终昌盛村选定了以种植优质品种西瓜、西兰花为主、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,注重发挥党员大户示范带动作用,从技术、资金、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,最大限度打消低收入农户顾虑,最终带领他们共同走上产业致富之路。
4月22日早上五时许,沈士虎就已经到了自家的西瓜地,望着伴随朝阳缓缓开来的车,他不禁粗略计算了一下,按照谈好的价格,西瓜1.6元/斤,自己亩产7000-8000斤,按照这个收购价格,自己一亩地至少可以收入11200元,而且现在到地头收西瓜,省时省心还省力,想到这里,他不禁由自内心一笑,朝车摆摆手,喊了一声:“这啦!”沈世虎原本是村里的一名低收入户,三年前,在党员大户的带领下,种植起了西瓜,已顺利实现脱贫致富。
据了解,昌盛村像沈世虎一样靠种植西瓜、西兰花脱贫致富的低收入户还有很多,“现在我们都种西瓜、西兰花,不再是水稻、小麦和玉米‘老三样’了,收益比以前高多了。”“当初不会种,也不敢种,不过有党员大户做示范,咱们就敢跟着干。”
昌盛村脱贫致富成功的路上,少不了当地农业龙企业的一份责任与担当。“公司从昌盛村及周边几个村居共流转土地1500亩,同时,我们为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技能培训,还长期吸纳他们就业”大地九丰总经理冯资源介绍道,“目前已有600多人进园务工,其中按照不低于三分之一的比例,优先安排了低收入户190余人,使他们每年人均可增收30000元。”
迎着困难上,敢啃硬骨头,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面貌,困难其实不可怕,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。“党员干部是‘领头羊’,是老百姓的‘主心骨’,我们有义务、有责任,也有勇气、有信心能为昌盛村正名、为老百姓造福。”陈兆华书记斩钉截铁地表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