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选拔任用机制,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。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,把"办事公道、肯干事"作为基本条件,根据各村村情,按照"人村匹配"原则,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。对经济较富裕的村,引导群众推选信得过,有发展思路的优秀村干部、致富能人担任村级带头人;对经济发展较慢、基础设施薄弱的村,鼓励村里有一技之长、头脑灵活、符合任用条件的致富能人、企业经营者参加选举,带领群众致富;对个别矛盾突出的难点村,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24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、退休老同志担任下派书记。建立村后备干部培养制度,深入开展“三项培养”工程,每年从党员致富能人中选拔一批进入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。认真组织实施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“百人计划”、村居干部储备人才“双百”计划,选聘人员经过一段试用期后,采取群众测评、自我评议、组织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,合格者作为下届村级组织换届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建立健全培养机制,让想干事的人有方法。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集中学习培训制度,采取专题辅导、专家授课、典型剖析等多种形式,重点加强村干部在政策执行、加快发展、服务群众、依法办事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培训,解决农村干部知识断档和本领恐慌。村级组织2015年换届以来,全县共举办8期村干部队伍示范培训班,36场专题培训会,组织村干部900余人次学习计生、农业、水利等业务知识。按照村情和产业发展相似的原则,由村干部点题,镇(区)党(工)委统筹安排,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党建示范村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地参观学习,学习借鉴示范点在组织建设、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,提高村干部抓党建、抓经济、抓发展的本领。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,让想干事的人有热情。出台《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办法》施行"基础工资+绩效工资+奖励工资"做法,推动村主干待遇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。开展“星级支部”创评活动,建立规范严密的“星级化”管理体系,促进村级党组织管理正常化、科学化,激发村干部创先争优、比学赶超热情。施行淘汰机制,对村党组织连续两年考核都达不到“三星级”的及时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岗位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,村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失误,先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纪委、镇区等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,再具体研究确定是否是无意造成的过错,最后对存在过错和失误的个人进行谈话,既指出问题,明确改进方向,又帮助放下思想包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