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响水县积极践行产才融合理念,全面推行“灌河人才+”行动,推动产业转型、科技创新、民生服务与人才资源协同发展。去年以来,全县新引进领军人才41名,先后与东南大学等19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深入推进“515”人才引进计划、“双招双引”工程,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居全市第一,走出了一条“学研产销”高效融合之路。
以“灌河人才+主导产业”增强发展后劲。深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关系,推进园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。生态化工园区成功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,为全省首家化工类科技产业园;灌河创客孵化园被省认定省级创业示范基地,目前,集“研发、孵化、产业化”于一体的创客“链式”平台体系已初步成型;南方化工、瑞和新材料、新金兰等3个企业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;荣鑫伟业获批“省合金新材料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;德龙、绿利来等11个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;德龙合金新材料研究院和亚邦爱普森新医药研究院投入运营。同时,建立产业发展人才精准供给机制,对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开辟“加速通道”,快速形成一批顶尖人才领衔的“雁阵型产业人才集群”,吸引高端人才来响短期工作、兼职或开展智力服务。
以“灌河人才+特色产业”深挖本地潜力。围绕设施蔬菜、浅水藕、西兰花、大葱、有机大米和生态猪六大产业发展工程,大力打造“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”、“响水县乡土人才培育工程”等人才培育工程,2017年以来,全县共组织农民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10000多人次,“务工农民”培训2000多人次,发放各类培训证书1.5万本。盐城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济刚,从2012年开始种植西兰花,通过与美国纽约博德克公司合作共建蔬菜生产基地,遵循目前国际一流的的技术标准,产品远销海外,在他的带动下,整个响水的西兰花种植面积已达3.8万亩,每亩收益超过3000元,200多户低收入农户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了精准脱贫,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此专题报道。响水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西兰花种植基地,今年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。目前,全县列入乡土人才的各类农业生产能手、农村经营能人、农民技术员有1597人,1名市“三带”标兵、42名“三带”能手、75名“三带”新秀。
以“灌河人才+民生基础”提升服务效能。围绕卫生、教育多年“民生痛点”,通过以才育人,打好为民服务攻坚战。与省人民医院、上海瑞金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签订技术支持合作协议,依托外部优质医疗卫生力量,开展导师结对帮扶、专项人才进修、团队项目引进、人才共享共育等,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。先后引进第二军医大学徐斌、省肿瘤医院胡江文等26名专家成立名医工作室,定期来响服务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。启动卫技人才“下沉”队伍建设,从县直卫生单位挑选80余名青年医疗卫生人才,对基层14个镇区卫生院和1000余个村居网格点结对开展对口支援,每月4次,每次1天在基层为群众服务。2017年,县教育局公开招聘92名教师;参加市第七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,现场招聘3名高层次教育人才;聘请省首批教授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、著名特级教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朱善萍教授为响水中学名誉校长……通过引才促改革,以“创办高品质高中”为目标,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,以“六大专项整治行动”为主要抓手,奋发进取,响水中学的高考成绩、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