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,培养年轻的后备村干部,确保村“两委”班子有接班人,响水县通过选拔、培养、管理、激励四项举措,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不断解决村干部人才断层、结构不优、能力不强等问题,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重选拔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选方案、评选标准,从优秀党员、村民小组长、共青团、村务监督组织中“挑”,从退伍军人、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中“选”,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“留”,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“请”,采取个人申请、村“两委”推荐、基层党(工)委研究讨论的形式,要求每个村至少推荐3名村级后备干部,各镇区对各村推选的后备干部进行审核、考察、公示,每村确定1-2名村级后备干部人选。
重培养。采取集中培训、实用致富技能培训、外出考察等形式,有计划、系统性地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扶贫、党建、综治、农村土地增减挂钩、乡村振兴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,提高后备干部执行政策、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依法办事的能力,扩大群众基础,努力把优秀后备干部培养成村“两委”干部,把年轻有为的村“两委”副职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。
重激励。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后备村干部,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,重点在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上下工夫,按月兑现落实村干部工资报酬,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,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公务员岗位、机关事业编制岗位定向招录优秀村书记,让后备村干部体会到“有奔头”,不断激发村后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重管理。建立后备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机制,采取平时表现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对德才兼备、工作认真负责、具有一定能力的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,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后备干部,采取绩效报酬的方式进行鼓励,对政治素质好、工作能力强、成绩突出、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,通过换届选举推选进入村级班子。同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,实行动态管理,进一步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,确保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。